自中考的“五五分流”政策以来,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压力前置到中考上来。
有人说“每有一个孩子升上高中,就会有一个孩子被挤进职校”。
而近日,国家发布的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们的焦虑。
图片来源:
文件指出,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而前一阵,国家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里也提到:
“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融合发展。加强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衔接培养。”
图片来源: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这份《纲要》传达出了这样一个信息,以后普高和职高,将走向融合、融通发展。
而具体来看,最近中考出分,有些地方的普高升学率也已高达68%、63%:
有人说,这意味着2021年开始实施的中考分流政策,已经宣告失败。
曾经令家长们最焦虑的“普职分流”,也终于要解决了。
那么改革之下,中考分流是真的失败了吗?上普高的机会是变多还是变少了?学生和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分流焦虑”呢?让我们展开聊聊。
01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表示,将有序增加招生计划“扩容一批”,深入挖掘现有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并结合实际优化招生计划安排,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普高扩招”这一消息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让家长们安下心来。
前段时间各地陆续发布的中考招生政策中,普通高中扩招也更加显著:
北京市2025年普通高中招生规模8.5万人左右,比上年增加3000人左右。
成都市将进一步增加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预计全市新增投用普高招生学校10所以上。
威海市中心城区2025年普通高中招生总计划7440人,比2024年增加670人,主要是新增2所学校普通高中招生计划。
长沙市教育局近日在网络问政平台回复网友提问时称,为保障入学需求,长沙市计划通过新建、扩建、内部挖潜等多种方式,增加高中学位供给。
江苏省2024年共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30所,增加学位3.84万个。
浙江省近日发布《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2025年新增公办普通高中新生学位2万个:
另外从真实的数据上来看,普高与职校并非是严格的五五分的比例,近几年普通高中的招生数量也在逐步增加。
“普高扩招”既扩大已有高中的招生规模,又新建一批优质普高,从整体上增加高中的学位供给。
让想要读高中的孩子能继续读书,避免了在中考这一关被淘汰掉,能通过高考读大学,顺利获得本科文凭。
毕竟即使学历严重贬值的今天,技术型人才开始吃香,不少家长还是认为本科生总是比职校生更好,“读职校等于这辈子就废了。现在年纪小不知道,等大了就知道后悔了。”这是家长们常对孩子说的话。
在家长们看来,现在职校发展还有待提升,读职校,学校氛围差,培养质量不佳,孩子容易学坏,学不到有用的技术,毕业之后找不到好工作,也是浑浑噩噩。
所以觉得宁可把孩子放到高中里混日子也行,也不能去中专“混圈子”,这一想法也能理解。
不过如果觉得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意味着普高录取率会进一步提高,意味着国家放弃发展职业教育,就埋头冲应试挤进高中、再挤进大学就对了,则是对《扩优提质行动》的片面解读。
因为《扩优提质行动》里除了“扩容一批”之外,还有多样化发展“提升一批”,积极发展综合高中,推进职普融通。
图源网络
02
家长都希望孩子读普高,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学习普高学科课程。
如果适合学技能的学生为了“面子”而学普高课程,可能会成为高中“学困生”,难以升学。
而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为一体的综合高中,录取分数并不低,去年有综合高中最低分数625.6分,最高达680分,已略高于当地公办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教学也有质量,具体而言:
在综合高中中,既开设普高学术课程,又开设中职技能课程,实行学分制教学,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术课程,或技能课程。
普通高中学生可能读到高三还不知道接下来学什么,但综合高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了解自己接下来深造的专业方向,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
在高中毕业后,根据自己选修课程情况,选择综合性院校或者职业院校。
如此既避免学生在高中阶段分流,又能达到平等发展普通教育与中职教育的目的。
深圳、成都、陕西、河南等地已经开展了“综合高中”的试点。深圳的综合高中实验班,兼融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职能,融通学术性课程与技术技能课程。
学生根据自己的择业意向和发展意愿选择、组合个性化课程,最终可以分别参加普通高考、高职类高考,也可选择出国留学和就业。
图片来源:小红书@宁波有宝妈
这样的“普职融合”的教育,让孩子们在深入了解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课程后,再进一步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前是,小明上了普高,小红上了职高,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吗?
以后是,普职融通,小明小红上同一所高中,他们都可能有光明的未来。
03
面对普职分流,我们的家长是普遍焦虑的;
而从全世界范围看,很多国家都有中等职业教育,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是如何安抚家长的焦虑呢?
在普职融通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或许可以借鉴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教育模式。
综合高中制度发端于20世纪初的美国,二战以后广泛传播到英、法、德、瑞士等国家,成为这些国家的一项高中教育制度。
综合型高中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课程设置兼具学术型和职业型的特征,如美国于1917年推出《史密斯·休斯法案》,确立了以综合中学为主要力量、普职融合的中等教育体系,综合中学实行三科制:
即学术科,为学生升入大学做好准备,约占学生总数的20%—25%;
普通科,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约占学生总数的40%—50%;
其余为职业科,为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做准备。
美国实行的其实是普职融合的单轨制教育体系,并没有单独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与世界上大多国家普职分离的体系(如德国)不同。
在这种单轨制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并没有独立的组织来落实,而是以课程方式散落在各个阶段和学校。
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普职互不沟通的现象,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课程,从而通过广泛多样的接触和经验来获得明智地选择教育和职业生涯的基础。
而在加拿大,综合高中通常开设160-170门课程,其中有大约六七十门技职课程,比如木工、烹饪。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政府制定了《综合中学设置促进法》,此后综合中学快速发展,虽然近年来英国也在对综合中学普职融合的方式进行修正,但综合中学还是中学的主流,英国综合中学的课程是将原来的文法中学和技术中学的课程融合在一起设置。
图片来源:AI
普职融通,让职业教育不再是退无可退的选择,有价值的实践仍然在发生;
给不同的孩子创造不同的机会,让孩子的学业、前途与未来人生,不会因为分流而被切断。
这种另辟蹊径的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摆脱对专业选择和未来发展的迷茫;
而给学生多元选择,也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基础教育的内卷与焦虑。
参考文献:
[1] 知乎|陆开:美国教育的普职分流及生涯教育
[2] 经济观察报:化解普职分流焦虑,建综合高中比扩大普高更值得探索
[3] 南方都市报:综合高中应避免办成普通高中
中国股票配资网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