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yuè)兼具词牌与曲牌两重身份,亦有 “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等别称。
它的源流可追溯至唐代教坊曲,后逐渐演变为宋代词坛的常用词牌。
在宋词的璀璨星河中,诸多名家都曾以《清平乐》为载体挥洒才情,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皆在其列。
其中,晏几道尤为偏爱这一词牌,留下的词作数量最为可观,为《清平乐》这一文学形式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
1、《清平乐》
周晋〔宋代〕
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
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
手寒不了残棋。篝香细勘唐碑。
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图书摆满屋子,屋内香气充盈,窗帘掩盖得严密。
瓶中插满了鲜花,书写的案台上满是芳香的气息。在这儿一觉睡到阳光照进窗户里。
眼前是昨夜手冷没下完的残棋,燃上香火细细体会唐代碑文的含义。
没有喝酒的情绪,没有读诗的兴致,那梅花将怒放,雪花也将纷飞了。
这首词通过对书房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宋朝时读书人的那种闲雅的生活,富有情趣。
图片
2、《清平乐》
晏殊〔宋代〕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红线格的绢纸上写满密密小字,道尽我平生相慕相爱之意。
鸿雁高飞在云端,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让我这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
斜阳里我独自一人倚着西楼,眺望远方。远方的群山恰好正对窗上帘钩。
从前的那个人不知道如今在哪里?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
全词用语雅致、语意恳挚,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其中还运用了传统文化意象和相关典故,深情含蓄,音韵悠长。
图片
3、《清平乐》
晏殊〔宋代〕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微微秋风吹拂,梧桐树叶飘飘下坠。
初尝香醇的美酒人很容易就有了醉意,只好在小窗前躺卧酣眠浓睡。
紫薇花和朱槿花已凋落,只有夕阳斜照在楼阁栏杆上。
成双的燕子到了将要南归的季节,镶银的屏风昨夜已微寒。
全词格调闲雅,气韵华贵,突出反映了晏殊词的独有风格。
图片
4、《清平乐》
白朴〔元代〕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
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
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
桃李、春风就这么全都过去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
再次来到江南,无一丝烟火之气,自己就像是一片飘逸的闲云。
我留恋这青山,不想离开,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在,也不一定能把人常留于她的怀抱中。
此词主要讲述了词人来到江南后,感慨时间易逝,朱颜渐老,是一首叹惋迟暮之作。
全词语言质朴,为文自然,比喻新颖,感情真挚,颇具艺术魅力。
图片
5、《清平乐》
张炎〔宋代〕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
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秋夜蟋蟀的哀鸣声凄凉欲绝,西风轻拂着河岸,夹杂着人语声。冷月落沙洲,澄江如白绢,远望那茫茫芦花,却不见归雁的踪影。
这景致暗暗地让人心生愁绪,就像当年庾信因思乡而愁苦一样,每夜都牵动着我的情思。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
全词选景巧妙,言情深远,笔调精练、含蓄,风韵幽雅独特,意境清空淡远,情感真切感人。
图片
6、《清平乐·池上纳凉》
项鸿祚〔清代〕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
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水天一色一片清静凉爽气息,庭院中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纳凉消夏。
门帘高卷清风摇动着室内的蜡烛,竹影婆娑映照墙上就像一幅美丽的写竹图画。
醉后躺卧桃笙竹制成的竹簟上,轻罗纨扇微微煽动凉气徐发。
荷塘里骤雨一下子就过去了,明天一定会是秋风萧杀。
这首词描写的是夏日的夜晚,词人在庭院荷塘边乘凉消暑的闲适场景。
全词语言风格清新自然、爽朗工致,以传神之笔,抓住刹那间的愁情,营造出如画的境界。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中国股票配资网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