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睡衣式退休”到优雅老去洗脸换衣,活出仪式感!
别不信,你想象中的“诗与远方”退休生活,可能会被一套从早穿到晚的睡衣悄悄“抹杀”!有位网友爆料她上老年大学的最大收获,居然是终于找到理由好好洗脸、梳头!这还没完,事情背后的真相,比你想象的更扎心……
谁说退休后的生活就一定是悠然自得?事实在不少人那里,可能更接近“睡衣文学”——整日瘫在家里,三天不洗头,两周没出门,对镜子能避则避,家门是“一步也懒得跨”。那位去老年大学的网友直言,她报课的理由竟然是每周至少有两天“必须洗脸梳头”;讲真,这听着又想让人一笑而过,又让人莫名感慨。
可细想一下,这背后藏着的,其实是大多数退休人群都在面临的两个关键词时间的盈余与生活的惰性。从全职工作中退下来,没有了朝九晚五的任务和要求,生活突然失去了“起床的理由”,连日子都变成了一种粘稠得让人透不过气的漫长。
就像网友调侃的一样,退休后不少人的日常可以浓缩成一个公式沙发+电视+手机+外卖。“舒适”的外壳下,是一种不润色、不修饰的“佛系态度”。但长此以往,轻松却会逐渐转化为一种自我消解的感受。再舒服的衣物也包裹不住日渐消沉的内心,再智能的手机也填不了日益膨胀的空虚。
这也是为啥,像老年大学这样的活动,成了很多人恢复生活仪式感的重要契机。有人一边学,一边开启朋友圈“才艺展示”,时不时晒一手练字、跳舞、书法作品;有人穿着精致、喷点香水,出门像赴约一样兴奋,连好几年的藏衣服都终于派上了用场。本以为学的是新技能,结果收获的却是更自信的自己。
换个角度来这背后更反映出一个普适问题无论你几岁,都需要给生活一个奔头。多了仪式感,你会发现,哪怕只是为了一堂课洗脸换衣,日子都能变得顺眼得多。没事打扮自己,不是因为别人,而是对自己的尊重,这才是妥妥的“生活美学”。
其实“睡衣式退休”貌似惬意,却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偷懒;而那些愿意出门折腾自己老年大学的人,用一句大白话就是“折腾折腾,才能活得精神”。与其羡慕,不如默默问自己今天的你,洗脸了没?
中国股票配资网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