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普安县罗汉镇老山田,草木吐翠,泥土芬芳。站在村口,驻村第一书记杨金毕的目光掠过层峦叠嶂,脚下蜿蜒的村道,无声倾诉着她6年驻村故事。从她申请到罗汉镇海子村驻村,后辗转到戈汆村,再到老山田村,如今已有两千多个日夜,杨金毕如同一股涓涓细流,沁润着家乡的热土,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乡村振兴驻村帮扶事业上。
杨金毕(左一)入户走访宣传政策
抉择如山,舍家赴任
2019年,普安县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摘帽”的关键时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当单位发出驻村动员令,杨金毕其实有过犹豫,怀中幼子尚未断奶,长子刚背起书包懵懂入学;母亲心脏术后体弱需要照料,年迈公婆疾病缠身,九旬高龄的爷奶需看护,等等。杨金毕思索再三,在组织需要与家庭重担两难选择面前,还是毅然决定踏上驻村之路。通过与家人促膝长谈,家人全力支持,“家里有我,你放心去!山里更需要你。”丈夫紧紧握住她的手说道,他的话语铿锵而温暖,掌心的温度,成为杨金毕向单位主动请缨、踏上九曲盘山路最坚实的力量。离家的前夜,望着熟睡的孩子和窗外的灯火,眼眶不禁泛起泪花,杨金毕背起行囊,迎着十月微凉的秋风,义无反顾地走向大山深处。
步履如磐,踏泥而行
初来乍到,了解村情是关键。“驻村的日子,就是一场双脚沾满泥土、赤心与群众相连、努力谋求发展的征程。”杨金毕为真实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不顾路险坡陡,常常“卡时间”到群众家里“唠嗑”,记下每家每户的困难和诉求。“驻村期间,我忘不掉视频那头丈夫哄睡孩子的画面,这是我最欣慰的事情之一。”脱贫攻坚决胜阶段,每个人都像旋转的“陀螺”,忙得飞起。最艰难时,杨金毕的丈夫被抽到州里协助开展工作,暂缺家中“顶梁柱”,杨金毕只能咬紧牙关,把幼子带到镇里上幼儿园,在身边“凑合”了一年多,后来又忍痛将孩子送入县城的私立幼儿园“周托”。每个周日的离别,孩子扒着车窗哭喊“妈妈早点来接我”的场景,是杨金毕心中最柔软的痛。这份对家人的愧疚,唯有一次次解决好乡亲们的急难愁盼事,方能稍稍抚平。杨金毕深知,党员干部驻村的使命,就是要把温暖送到每一个角落。
中国股票配资网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